![]() | 64岁的陈双喜14年前因车祸导致脊髓损伤、下肢瘫痪,不仅只能瘫坐在轮椅上,大小便也不能自理。这些年来,陈双喜坐坏了一部轮椅,生活极为痛苦。 8月18日上午,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病房里,经过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蛛网膜下腔治疗近两年的陈双喜,竟奇迹般地从轮椅上站了起来,并在支具辅助下缓慢地迈开脚步(如图)。 14年前,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陈双喜四肢瘫痪,被诊断为C4-6节段脊髓损伤,T4节段平面以下完全四肢瘫,也就是俗称的“四肢瘫”。做了C4-6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后,他的双腿依旧不能行走。尝试了康复、针灸等各种治疗手段后,2015年8月,陈双喜慕名找到了戎利民教授,开始接受干细胞治疗,想要改善胸腹部的不适。治疗开始时,他的脊髓里是明显的空洞,会阴部和肛周感觉减退,大小便不能自理。两条腿的肌力分别只有1级和2级,困在轮椅里动弹不得。医生也不能保证一定会让他重新站立。谁知,做完第二个疗程,有一天,陈双喜突然给主治医生打了一个电话。“电话里,他激动地喊:我站起来了!”医生也感到非常意外。从第三次开始,2015年10月,乳头到膝关节之间渐渐恢复了感觉。戎利民教授说,陈双喜的治疗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,期间有过一段反复,期间有几天突然不能站立,后来又可以重新站立。如今,陈双喜的双下肢屈髋肌力恢复到4级,踝背伸肌力则为2级。在上肢辅助下,他每次可以站立10分钟,缓慢行走数十米。大便明显好转,不需要用尿不湿和通便药物,不用别人帮忙。 |